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4月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62例,其中59例為境外輸入病例,3例為本土病例(山東2例,廣東1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上海1例,湖北1例);新增疑似病例12例,其中1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廣東1例)。 全國新增3例本土病例詳情公布 ▼ 山東 4月7日,山東青島市新增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初步判斷系境外輸入關聯病例。 患者張某某,男,76歲;患者邵某某,女,69歲。二人系夫妻,膠州人,現住膠州市科潤城小區,無境內外高發疫區旅居史。 3月19日,患者張某某因肺部炎癥就診於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收住該院發熱門診隔離病區,3月20日、21日醫院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陰性,3月29日患者張某某轉入呼吸內一科繼續單間治療。住院期間其妻邵某某在醫院陪護,3月31日出現發熱、咳嗽癥狀,於4月1日收入該院,與患者張某某在呼吸內一科同一病房治療。 4月6日醫院檢測兩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陽性,4月7日凌晨膠州市疾控中心覆核陽性,兩名患者即轉至該院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治療。4月7日青島市疾控中心實驗室覆核陽性。 青島市和膠州市兩級疾控中心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初步查明,膠州中心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曾於3月24日收治過入境可疑癥狀人員李某,後於3月26日確診為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並轉往定點醫院治療。期間,張某某、邵某某與李某曾在同一病區,感染途徑正在調查過程中,查明後將及時公布。 目前初步判斷該兩名患者為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關聯病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專家組判定兩人均為確診病例,已轉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根據初步流調結果,已判定密切接觸者117人,正在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廣東 4月7日0時至24時,廣州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 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情況: 男,45歲,奈及利亞籍,廣州居住地在越秀區礦泉街,從事服務貿易。 4月4日,在大排查中納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採樣送檢結果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陽性,即轉運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經進一步檢查及專家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流行病學調查,該病例與近期一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有關聯。 該病例為主動排查發現,2名密切接觸者已按有關規定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病例的相關活動場所均已進行終末消毒,環境樣本檢測均為陰性。 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4月7日0-24時,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例,分別為深圳報告1例(美國輸入,入境口岸發現),佛山報告1例(奈及利亞輸入,主動排查發現)。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75例。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例(廣州報告,主動排查發現),境外輸入關聯疑似病例1例(河源報告,隔離點發現)。 廣東新增2例境外輸入病例詳情公布 ▼ 深圳 男,17歲,中國籍,從美國留學回國。 4月3日從美國紐約乘KL646航班飛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後轉乘CZ308航班飛往中國廣州。 4日,經廣州白雲機場入境,入境健康申報無異常,由專車送往深圳隔離。6日,廣州海關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初篩陽性,當天深圳市疾控中心覆核為陽性。7日,經專家會診,確診為新冠肺炎。 目前患者已轉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治療。初步判定,中國內地無密接者。 佛山 41歲男性患者,獅子山籍,華南師範大學留學生(已結業),現居住於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恆大御景灣。 ● 患者確診前主要活動軌跡(以下時間均為北京時間): 1月16日—3月17日,在奈及利亞探親。 3月18日,從奈及利亞拉各斯乘坐ET900航班,於3月19日凌晨抵達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機場。 3月19日凌晨,從衣索比亞乘坐ET606航班,於14時20分抵達廣州白雲機場,入境後由專車接往廣州市臨時集中留驗點。 3月20日,廣州疾控部門檢測患者新冠病毒核酸為陰性。按當時入境人員管理規定,不屬於重點管控對象,當天,患者離開臨時集中留驗點。 3月20日—22日,在廣州越秀區逗留,於22日晚返回南海住所。 ... 3月23日—4月6日,在南海住所居住。 4月6日下午,醫務人員為其採樣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4月7日,疾控部門報告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遂轉運到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經專家會診,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目前病情穩定。疾控部門已對其住所等相關場所進行終末消毒。 目前共甄別到密切接觸者4人,已在隔離醫學觀察中。

 

 

OKAPI 推薦

  •  

    文/平安文化2018年12月10日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新書《變老的勇氣》談「改變」的決心和勇氣。 就算不能工作了,人也不該因此就降低自我的價值,而是要改變想法,將人生的價值從努力工作轉變成好好活著。──岸見一郎 Q1:我們都知道您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和希臘哲學的專家,您覺得在「變老」這個議題上,阿德勒心理

內容簡介

「在乎他人的評價」、「下不了決心辭職」、
「老公動不動就發火」、「孩子愛說謊」、
「婆婆干涉太多」、「父母年老的焦慮」⋯⋯

  「為何相處這麼累?」

  自我、朋友、職場、戀愛、伴侶、親子,
  6大關係心理諮商,重新修復關係,療癒相處的能力。

  •為何原該是慰藉的親密關係,總變成痛苦的根源?
  •為何對溝通的嘗試,總變成爭執的導火線?
  •為何付出關懷的結果,往往是自己受傷?
  •為何總是害怕,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
  •為何承認「我不能」、「我不想」如此困難?

  「無法喜歡自己」、「擺脫不了父母掌控」、
  「主管總是情緒化」、「和另一半之間無話可說」⋯⋯
  習慣勉強自己,配合對方,壓抑情緒,凡事退讓。
  卻發現日子離期待越來越遠,好像「總在過別人的人生」。

  亞洲熱銷350萬冊《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真心呈獻
  運用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人生智慧,重新學習與他人相處。
  在①自我、②朋友、③職場、④戀愛、⑤夫妻.伴侶、⑥親子 領域中
  以提問的方式,點出現代人放不下,卻也逃不了的人際困境。

  ◎「心愛的人愛著別人,怎麼辦?」
  ◎「老公曾經外遇,我走不出來,怎麼辦?」
  ◎「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怎麼辦?」
  ◎「總覺得別人在說我壞話,怎麼辦?」
  ◎「同事很壞心眼,怎麼辦?」
  ◎「女兒不愛回家,怎麼辦?」

  阿德勒心理學並非空泛的理論,除了學習,更重要的是實踐。
  岸見一郎以其思想為鑰,解開一個個岌岌可危的相處關係。
  「從認識自己的恐懼中看見他人的傷痛」。

  ★關於自我,阿德勒教你…
  「不要什麼事都推給過去,請好好解決當下的問題」

  ★關於朋友,阿德勒教你…
  「不要猜測別人的心思,大方開口問就對了」

  ★關於職場,阿德勒教你…
  「請你把焦點放在工作本身,並好好活出自己的人生」

  ★關於戀愛,阿德勒教你…
  「我們能做的,只有全心全力專注於當下」

  ★關於夫妻/伴侶,阿德勒教你…
  「請放棄永無止盡的權力鬥爭,建立夥伴關係」

  ★關於親子,阿德勒教你…
  「不要涉足介入親人的人生課題」

  再如何緊張的關係,都能因覺察緩解。
  人人都有能力在這36則案例中,重新學習對待、學習修復感情的裂痕,
  與真實的自己好好相處,一同面對關係中的試煉,
  重新鼓起勇氣,再次追逐幸福。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專文推薦
  ◎背包旅人 藍白拖——感動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主修西洋哲學史)。除了專攻哲學以外,也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曾任京都聖凱薩琳高中護理科的心理學特約講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指導員、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著有《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方舟文化)、《阿德勒心理學:簡單幸福論》(暫譯),譯有阿德勒的《找尋活著的意義》(暫譯)等著作。並與古賀史健合著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圓神出版)。
 

目錄

•推薦序—倘若你不為自己而活,究竟還有誰要為你而活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前言—讓你找到「希望」的一把鑰匙    

•第一章    什麼是阿德勒心理學?
煩惱無濟於事/為什麼人要煩惱呢?/別把什麼事都推給過去/「可惡的你,可憐的我」/現在的我,能做什麼?/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

•第二章    為自我煩惱
•無法喜歡自己,怎麼辦?    
阿德勒認為,性格由自己決定
•就是不想和別人一樣,怎麼辦?    
請認清自由生存的代價
•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怎麼辦?    
為何人會在意他人的評價
•抗壓性太低,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壓力
•提不起幹勁,怎麼辦?    
先規劃長期、短期目標

•第三章    為朋友關係煩惱
•總覺得別人在說我壞話,怎麼辦?    
可以從兩種可能性去思考
•該怎麼和情緒起伏激烈的人相處?    
避免過度反應
•猜不透別人的心思,怎麼辦?    
自己的主觀推測並不適用其他人
•總覺得別人都在笑我,怎麼辦?    
你喜歡自己嗎?/別讓現在這一瞬間的人生化為泡影

•第四章    為職場人際關係煩惱
•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動不動就離職,好苦惱!    
關係疏遠便無法給予幫助/「關心」與「責罵」的差異
•上司陰晴不定,好苦惱!    
只要注意他說了「什麼」就好
•同事很壞心眼,好苦惱!    
父母、上司、同事都會有做錯的時候
•無法下定決心辭掉工作,好苦惱!    
請你活出自己的人生

•第五章    為戀愛煩惱
•心愛的人愛著別人,怎麼辦?    
這世上有兩件事無法強迫
•男友愛吃醋,怎麼辦?    
「信賴」和「信用」的差異
•男友常常不回我簡訊,怎麼辦?    
別陷入權力鬥爭之中
•想建立更長久的關係,怎麼做才好?    
只要全心全力活在當下
•常對男友發脾氣,怎麼辦?    
憤怒會離間雙方的感情
•遠距離戀愛,讓人好寂寞    
請忘了下次見面的約定吧
•無法坦率面對男友,怎麼辦?    
請試試看用笨拙的言語交流

•第六章    為夫妻/伴侶關係煩惱
•兩個人在一起,卻有罪惡感    
你不需要為這段感情預留後路
•老公曾經外遇,我走不出來,怎麼辦?    
妳是真的「無法忘記」嗎?
•老公愛生氣,怎麼辦?    
別去管生氣的丈夫/不求任何條件,試著包容對方的一切
•和另一半無話可說,怎麼辦?
請抱著初次相識的心情,和對方度過每一天

•第七章    為親子關係煩惱
•女兒不愛回家,怎麼辦?    
父母不該介入孩子的課題/遠遠守護,不過度干預/輕易涉足他人課題的後果/我們隨時佩戴的面具
•孩子逐漸脫離雙親獨立,好寂寞    
何謂育兒的最終目標?
•孩子會說謊騙人,怎麼辦?    
只要改變自己就好
•孩子會抽菸,怎麼辦?    
不必急著伸出援手/父母做好心理準備,關係就會自然改變
•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怎麼辦?    
孩子也會用「被霸凌」當作王牌,吸引大人關注
•不想和父親說話,怎麼辦?    
下定決心後,只能不斷努力
•很擔心年邁的雙親,好痛苦    
把每一次見面都當作第一次
•婆婆總愛亂說話,好痛苦    
請勇敢表達自己/勇敢面對自己討厭的人
•父母很愛管我,好痛苦    
孩子的課題,以及父母的課題
•不知不覺就會反抗父母    
父母終究只能自我調適
•家中門禁太早,好痛苦    
規則的目的是維持、經營共同體
•媽媽對我漠不關心,好痛苦    
別對雙親懷有任何期待/學會自立的勇氣

•後記    
 
 

推薦序

倘若你不為自己而活,究竟還有誰要為你而活


  讀岸見一郎先生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常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不過,雖然讀起來不難,可是常想著,不知道在生活中實踐出來會是什麼樣?

  不知道是不是阿德勒博士在天之靈有安排,讓我看到了《重新相處的勇氣》這本書,它正是岸見一郎先生以阿德勒心理學,回應各種提問的形式書寫。岸見一郎先生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超過50歲了,本身正是人生經驗與智慧臻至圓融成熟的時候。

  「無法喜歡自己的人,要如何才能對自己產生好感呢?那就是不要去想自己有多麼沒用,而是覺得自己能以某種形式,對他人產生貢獻。儘管別人不一定會肯定、感謝你的貢獻,但只要確實感受到自己幫助了他人,那就足夠了。」

  岸見一郎面對這樣的提問,期待開展人際,從喜歡自己開始。從反面來說,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又怎麼可能要別人來喜歡呢?

  我個人會把「喜歡」用「接受」來替代,我認為「接受」自己這樣的講法,我比較好理解。如果一個人,願意接受自己的價值觀與情感,接受自己對人生有著與他人不同的期待。那麼,接下來,想為了自己而活、為自己做選擇,並且為自己負責,變成了很自然的事。

  要活出自己,常會面對一些阻力,我們因此疑惑煩惱。岸見一郎先生套用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來分析這樣的煩惱。

  「我們之所以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是因為只要自己還在煩惱的一刻,就不用做出決定。當我們停止煩惱的那刻,就必須做出決定。一個人內心深處只要企圖拖延,當然就會無時無刻都煩惱。」

  我們害怕為自己而活,害怕面對不如預期的結果,所以使用「煩惱」這樣的情緒,讓自己不必下決定。然而這樣的情緒,同樣也阻礙了我們人生的前進,到最後,即便我們被迫下決定或被環境決定,我們還是得承受結果—那個我們並非主動選擇的結果。

  這是談到做生涯選擇的時候,岸見一郎先生給我們的提醒,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曾思考過的議題。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岸見一郎先生也用阿德勒心理學解析職場上的人際互動,我屢次忍不住拍案讚嘆。

  「阿德勒認為,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必須是對等的。然而在日本的社會裡,大多數人都將職責的差異當作上下關係。的確,看在前輩和上司的眼中,剛進公司的年輕職員都很缺乏知識和經驗,但是同樣作為一個人,年輕職員絕對不比他們低等。先投入職場的人具備相關知識和經驗,肩負的責任與年輕職員截然不同,所以上司根本不可能等同於部下。然而就算不等同,也依然是對等的。」

  阿德勒博士對兒童非常尊重,岸見一郎先生也認為,父母只是比孩子早出生而已,這樣的談法我很熟悉。可是,連職場也這麼貫徹地談平等,我非常佩服,因為這跟現實狀況有更明顯的差異,需要有很大的勇氣,才能公開提出這種看法。

  而且不只是理論,岸見一郎先生也很細膩地談到了實際的做法,包括主管可以如何領導下屬,以及下屬如何面對情緒控制不佳的主管,還有如何看待與應對同事的刁難…等。

  「無法控制情緒的人,是因為內心不夠成熟。他們自覺在一般的狀態下,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才會藉由感情和攻擊性的表現,來掩飾自己工作上的無能。說穿了,這是一種過剩的自我防衛。」

  這是談脾氣陰晴不定,喜歡痛罵下屬的上司。說得真是讓人痛快,又清楚明白。

  「即使對方的身分是上司,但若是他的表現並不理智,而且明顯妨礙了工作的執行,你就該當面指明他的失態,並要求日後改善。」

  剛開始我非常懷疑這段話的可行性,可是,後來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工作也要有尊嚴,很少人願意在這種上司手下工作,這相當可能影響到工作的成效。我們多隱忍一點,也只是多痛苦一點,很難因此換得上司的改變早一點。

  「沒有自信好好經營愛情關係的人,很容易有這種想法。你不願意承認問題出在自己愛人的方式,才會下意識地喜歡上容易讓自己失戀的人。」

  岸見一郎先生談愛情、談夫妻與伴侶,一樣談得讓人耳目一新—剛開始不完全習慣這樣的邏輯,可是越想越感覺,以前沒注意到的某些心理歷程,慢慢被腦海中的記憶印證。

  「比起主動愛人,有人反而更渴望被愛,這代表他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被愛。這種人就會用移情別戀的方式,來獲得自己被愛的證據。」

  這是在談外遇,但也討論到了,有人只想享受「被愛」,相對不想主動「愛人」的心理歷程。因為「愛人」的難度通常比較高,付出難免怕被辜負,要照顧對方的情緒,又要讓對方有自由的空間,還要給予信賴,不但自己要有比較多能量,還要處理很多這個過程中,自己會出現的情緒。

  當我們有了孩子之後,在「愛人」這件事上,以前沒學會的能力,我們都會重新再領到一份考卷。阿德勒博士期待社會能改變,所以花了不少心力希望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這很自然。岸見一郎先生在這本書也花了最多的篇幅,談到親子關係。

  岸見一郎先生寫到了許多父母的糾結矛盾,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親子困境。不過,因為篇幅所限,要請讀者直接看精彩的內文了。

  如果想要重新以不同的方式,跟自己、跟他人相處,這本書可以是一個導師。岸見一郎先生,讓我們獲得勇氣,改變自己,也對他人有所貢獻。祝福各位朋友,在這本書獲益。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前言

讓你找到「希望」的一把鑰匙


  來找我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會以凝重的神情說話。雖然其中有些人的遭遇,的確令人憐憫,但如果不能稍微拉開距離、客觀看待自己或當下的問題,就無法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不論諮詢的話題有多麼沉痛,我都希望最後能以輕鬆的氣氛結束這場對談。

  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才會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眼前問題,也才能進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過,認真與沉重不可混為一談。因為,就算深鎖眉頭、痛哭流涕,也無濟於事。此時該做的,是要保持冷靜,稍微抽離開來,重新審視問題,這樣一定能發現一些未曾察覺到的盲點。

  奧地利精神科醫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創立了「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psychologie, individual psychology),一般稱之為「阿德勒心理學」。我進行心理諮商,或是在演講、課堂中回答聽眾疑問時,主要都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依據。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榮格生於同一個時代,是佛洛依德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成員。但後來因為學說理念不合,遂與佛洛依德分道揚鑣。

  阿德勒認為:追根究底,人類的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阿德勒心理學,是聚焦人際關係的簡單實踐心理學。因此,不擅長與他人溝通、有人際關係障礙的人,都能夠透過阿德勒心理學,得到明確的指示,找出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方法。

  我期望這本書能透過各式各樣的案例檢討,幫助大家指點出一條明路,擺脫沉重的情緒干擾,並從無藥可救的絕望中,重新燃起希望。

  有一些事,我想先提醒各位。

  首先,如果你只是為了儘快找到答案才拿起這本書,希望你還是能夠仔細思考你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針。

  就算我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而你也如願解開了疑惑,但若是不知道原因只是照做,往後遇到相同的問題,又該怎麼辦?同理,當我們在學習數學和物理時,如果不懂公式的意義,只是單純記住問題的答案,能力也不會有任何長進。

  其次,書中舉出了形形色色的問題,希望大家也能多看看,那些與自己毫無關聯的議題,並把它當作一個機會,了解那些與自己不同狀況的人。好比說,年輕人習慣從孩子的立場去看待父母。但只要了解父母所面臨的問題,就能明白父母是以什麼樣的觀點看待孩子。當然,做父母的也能藉此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

  本書的主旨並不是要還原心理諮商的現場,所以我不會詳細解釋所有細節。畢竟在諮商過程中,要是會談者的說詞不夠清楚明瞭,我就會更進一步細問對方更。會談者給予足夠的說明,才能讓問題一步步迎刃而解,光是回答會談者的問題,是無法達到效果的。

  本書的重點,是在於讓人好好理解消化自己的問題,再突破各種制約,找到解決的方針。有些問題可能無法立即找出答案,或是基於問題的性質而處於無解狀態。但是,思考答案的過程本身其實就意義深長。

  懷著煩惱前來諮詢的人有千百種,有人光是談話完畢,心裡便舒暢很多,也有人的問題十萬火急,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促膝長談。

  我也遇過,有位母親在談話途中,接到小孩打來的電話。那位母親說:「今天我出門以前,孩子還說,好怕媽媽諮詢到一半就死掉了呢。」

  我告訴她:「諮商時,請把手機電源關起來吧。」起初這位母親還不太情願地說:「不行啦,因為這孩子⋯⋯」不過隨著諮詢時間拉長,這位母親對孩子的看法改變了,也終於願意在諮商時關上手機電源。這也意味著,彼此的親子關係已經產生一些變化。如果你前來諮商,是因為想幫助自己,同時也想要幫助他人,那麼首先你應該要學會讓自己保持冷靜,如此一來,才能清楚分辨手邊的事情,哪些是真正緊急並重要的。

  本書第一章,會先介紹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思想。後續幾章,主要是舉出幾個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提出具體的面對方式與解決方式。本書中提及的問題,大多是以我在演講或課堂上聽到的問題為原型。

  我在高中時代遇到的哲學老師,喜歡把課堂當作是讓大家盡情談心的空間。講課內容涵蓋古今中外的思想,所以也不盡然都是簡單易懂的道理。每當我覺得今天的內容好深奧、忍不住正襟危坐時,老師似乎總能察覺我的心思,說:「別擔心,我只要講解一下,大家就會懂的。」最後也真的如他所言,哲學思想並不是那麼困難。如果您也能愉快地讀完本書,實屬萬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77252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7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254gpqy.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4768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新竹區隔條醫療診所地板桃園自然跳色客廳地板新竹洗白栗木防塵地板
新竹東區地板掉漆處理 桃園塑木花崗岩地板 苗栗湖畔柚木拋光石英磚地板苗栗木地板有使用年限嗎 桃園暮光灰橡美國認證地板 苗栗區隔條UV防刮地板苗栗地板施工一坪多少 桃園四季櫟木紋拋光石英磚地板 桃園銀河spc防水超耐磨地板新竹東區舊地板拋磨翻修 苗栗配件複合木質地板 苗栗系統櫥櫃零甲醛地板桃園2020地板廠商推薦 苗栗韓國卡扣式綠建材地板 苗栗木紋SPC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eseighh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